<長笛、女高音與鋼琴:過杏花林>創作理念分析
在偶然的情況下我讀到了這首詩,詩的意境清新悠遠,其中稍微帶著淡淡的感傷,卻也有著恬靜歡愉的心思,深深的觸動了我,因此有了將詩譜成樂曲的動力。
我將這首詩分成三個段落,並依照詩節設計了有如電影場景一樣的運鏡構想,第一段是由遠處的山景帶入,拉進,是一片蜂蝶起舞的花園,第二段是林間忽遠忽近的影像,也象徵詩人的意識時而清醒、時而迷離的慌亂感,此段中詩人在恍惚的思緒中產生了“斷枝上的新葉有如背對著我的人影”的幻想,又在這樣的悲傷中從幻影裡驚醒,重新回到現實。第三段將鏡頭拉得更近一點,透過詩人的眼睛貼近另一雙眼,想像的世界和幻想的世界疊合,在那雙眼睛裡彷彿看見了,空氣潮濕在彼此的眼瞳不可收拾的流動。
前奏(1-17小節)以鋼琴平穩中稍微帶著晃動感的節奏做為基底,彷彿鏡頭由遠景入鏡,長笛演奏優美的旋律,營造出恍惚迷離、忽遠忽近的感覺,在長笛一句節奏較為自由的快速音群之後,女高音忽然就出現了,開始敘述她眼前夢境和現實交疊、今時與昔日時光錯置的情景。此段為以E音為起始音的七聲音階徵調式。
第一段
那山路像一場舊夢
釋放蜂蝶玩弄我 在思維的後花園 腰深的霧中 交響樂般激動
|
第一段的後半(29-36小節):”腰深的霧中,“交響樂般激動。”,先由富有推動力的三連音音型帶動樂曲的情緒,進入以塊狀和聲構成的樂句。在這裡我企圖以鋼琴強而有力的塊狀音型模擬管弦樂團的音響,並在不同的拍點上加重音使音樂更具有節奏動能,帶起詩中激動的情緒。之後由鋼琴和長笛輪流奏出的音群接入第二段。
第二段
花期之後 忽然就雨季了 新葉在斷枝上 急切的抽長 彷彿已是 背對著我的人影
|
第二段的開始是一群節奏不穩定、由四度、七度逐漸縮減成二度、三度的音群所構成,這個樂句的作用是為了平穩音樂的情緒,描繪新的情境,此處鋼琴與長笛的音型象徵花的綻放和凋謝,接著女高音唱出:“花期之後,忽然就雨季了。”,由高往低進行的全音階有著感嘆美麗的花期燦爛卻短暫,以及對雨季來臨時萬物蓬勃新生的情景有所期待的複雜心情。44-53小節,鋼琴奏出模仿雨滴的八分音符二度音型,女高音唱出三連音音型的新葉抽長的旋律動機,接著長笛演奏一連串主要由四度和三度構成的六連音,模仿小鳥快樂的在樹梢間穿梭遊戲。此時女高音像是愉快的欣賞著這樣的情景,又像是沉默的冷眼旁觀。當雨逐漸停止了(52、53小節),女高音忽然帶著憂愁而悲傷的心情唱出:“(新葉)彷彿已是被對著我的人影。”候由長笛奏出附點和三連音的音型接入第三段。第二段為無調性的樂段,主要構成的音程為完全四度和二度。
第三段
空氣潮濕在彼此的眼瞳 不可收拾的流動
|
第三段又回到前奏7/8拍稍微搖晃、不穩定的節奏感之中,於67小節,女高音以不穩定的節奏、較多裝飾變化的旋律唱著:“空氣潮濕在彼此的眼瞳,不可收拾的流動。”77-95小節為以前奏的動機音型逐漸縮減、簡化構成的尾奏,93-95小節長笛與鋼琴奏出節奏互補的音型反複,逐漸消失。此段和第一段同為以E音為起始音的七聲音階徵調式。
我在這首樂曲中混合使用了中國調式和無調性的音高素材,企圖使段落之間產生音響上的對比,節拍與節奏也隨著各個段落而有穩定和不穩定的變化,我特別注意器樂和聲樂之間的調和,不希望這首曲子是一首單純的獨唱曲,而希望這三種不同的音色是緊密的交織在樂曲當中。
留言列表